中信证券研报惊天剧透:四月、年中两次暴富机会,是馅饼还是陷阱?!

中信证券研报解读:别光听好话,也得听听弦外之音

中信证券最近出了份研报,洋洋洒洒说了不少,中心思想嘛,就是今年股市还有两次机会,一次在四月初,一次在年中。表面上看是给你指明了方向,但咱们得擦亮眼睛,看看这“机会”背后到底藏着什么。

四月初的“外部风险落地”:真落地还是假摔?

研报里说,四月初美国那边关于贸易政策的调查结果要公布,对等关税也要正式落地了。这被中信证券看作是“外部风险落地”,落地了就好抄底科技股了。这话听着没错,但仔细想想,这“落地”是真落地吗?

特朗普这人,向来喜欢玩极限施压,今天说要加关税,明天又说要谈判。谁知道四月初出来的结果,是比现在更狠,还是雷声大雨点小?如果是前者,科技股可能不是“抄底”,而是“抄家”。更何况,科技股这玩意儿,概念炒作的成分太重,真正能落到实处的有多少?

年中的“中美周期同频”:画饼充饥?

研报还说,年中中美经济和政策周期会再次同频,到时候中国会搞经济刺激,美国也会减税降息,然后大家一起迎来“共振上行”。这话听着更玄乎了。

首先,美国经济会不会真的衰退,谁也不敢打包票。就算衰退了,特朗普会不会真的减税降息,还得看他的心情。其次,就算中美真的“同频”了,就能保证A股和港股的核心资产一定能涨吗?别忘了,股市这东西,影响因素太多了,宏观经济只是其中一个。

科技股:救命稻草还是空中楼阁?

中信证券特别强调了科技股,说四月份要关注端侧AI,年中要关注港股互联网和创新药。这话听着很诱人,但问题是,这些科技股真的有那么大的潜力吗?

就拿端侧AI来说,现在炒得最火的就是AI眼镜。但说实话,这玩意儿到底能干啥?是能提高工作效率,还是能改善生活质量?我看更多的是噱头。至于港股互联网和创新药,监管政策的风险始终存在,一不小心就可能被“团灭”。

核心资产:老酒还能装新瓶?

研报里还提到了“核心资产”,说年中会有战略性配置机会。但问题是,什么才是真正的“核心资产”?

以前大家觉得茅台、恒瑞医药是核心资产,但现在呢?茅台的业绩增速放缓,恒瑞医药的创新能力受到质疑。所谓的“核心资产”,其实是会变的。今天的好公司,明天可能就变成垃圾股。

总而言之,中信证券的这份研报,听听就好,别太当真。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更重要的是,要有自己的判断,别被别人牵着鼻子走。

Post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