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通资金流向:科技股冰火,国产替代路在何方?
港股通资金流向观察:科技股冰火两重天?
最近几天,港股市场真是热闹。看了下智通财经APP的数据,3月7日那天,通过沪港通和深港通南下抢筹的资金,还是集中在老几样:阿里巴巴、小米、腾讯。成交额动辄几十亿,看着挺唬人。
不过,仔细扒拉一下数据,味道就变了。虽然大家都在买,但买的力度和背后的逻辑,可能完全不一样。
比如,阿里和腾讯,虽然成交额巨大,但仔细一看,资金的态度却有些微妙。阿里还能吸引到不少净买入,说明一部分资金还是看好它的长期价值。但腾讯那边,沪港通居然是净卖出,虽然金额不大,但也透露出一些谨慎情绪。
至于小米,两边都是成交大户,但深港通出现了净卖出,这可能和小米近期的新品发布和市场预期有关。新品到底能不能打动消费者,还得时间来验证。
中芯国际:国产替代的希望,还是“扶不起的阿斗”?
除了这些互联网巨头,芯片股中芯国际也频繁出现在成交榜单上。但是,南向资金的态度很明显:跑路。沪港通和深港通都是净卖出,而且金额还不小。
这不得不让人思考,国产替代喊了这么久,中芯国际的真实处境到底如何?技术瓶颈、外部制裁、市场竞争,哪一样都是悬在头上的剑。
说实话,我对中芯国际的前景并不乐观。虽然国家大力扶持,但芯片这玩意儿,不是光靠砸钱就能解决问题的。需要的是几十年如一日的积累、无数次的试错,以及真正懂技术、愿意沉下心来搞研发的人才。
其他个股:几家欢喜几家愁
除了上面提到的几家,其他个股的表现也各有千秋。
快手、美团,也获得了不少资金的青睐,这或许和它们在各自领域的领先地位有关。但需要注意的是,互联网行业的监管风险依然存在,政策的风向随时可能改变。
优必选这家机器人公司,也挤进了沪港通的成交榜单。不得不说,这名字起的真够“优”的。但这家公司到底有多少真材实料,还是只是蹭了机器人概念的热度?我持保留态度。
另外,理想汽车的处境就比较尴尬了。两边都是净卖出,虽然金额不大,但也说明资金对它的未来发展存在疑虑。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激烈,理想的优势还能保持多久?
总而言之,港股通的资金流向,就像一面镜子,反映了市场对不同公司的看法。但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别盲目跟风,还是要做足功课,才能避免被割韭菜的命运。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前请务必进行独立思考和风险评估。)
Post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