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股崩盤血淚史:韭菜避坑指南!
特朗普的貿易豪賭與美股熊市:一場遲到的反思?
羅素與納指的淪陷:貿易戰下的犧牲品
特朗普時代的“美國優先”政策,就像一柄雙刃劍,在短時間內或許能刺激某些產業迴流,但長遠來看,其極端貿易保護主義無疑是對全球經濟秩序的粗暴干涉。羅素2000和納斯達克指數相繼跌入熊市,這不僅僅是數據上的冰冷呈現,更是對這種短視政策的血淋淋控訴。那些高喊“讓美國再次偉大”的口號,如今聽起來更像是迴盪在熊市廢墟上的輓歌。
歷史的迴聲:美股近五十年熊市全景掃描
美股這近五十年來的沉浮,簡直就是一部活生生的經濟教科書,每一次熊市都是一次深刻的警醒。從高點墜落超過20%,看似簡單的數字背後,往往隱藏著複雜的政治經濟博弈和難以預測的黑天鵝事件。梳理這些歷史,並非單純為了“溫故”,而是為了“知新”,從中汲取經驗教訓,避免重蹈覆轍。畢竟,華爾街的記憶只有三個月,而我們不能如此健忘。
歷次熊市深度解析:從石油危機到科技泡沫
1973-1974:石油危機與滯漲的雙重打擊
第一次石油危機,OPEC的禁運像一記悶棍,直接把美國經濟打入了滯漲的泥潭。高通脹、經濟停滯,再加上尼克松“水門事件”的政治醜聞,簡直是內憂外患。美聯儲那時的緊縮貨幣政策,非但沒有緩解危機,反而加劇了市場的恐慌。這段歷史告訴我們,面對多重危機疊加,單一的貨幣政策往往是蒼白無力的。真正的轉機,是油價的企穩、貨幣政策的鬆動,以及新總統福特的上任——換句話說,是希望。
1980-1982:沃爾克的鐵腕與經濟衰退
保羅·沃爾克,這個名字在經濟學界簡直就是個傳奇。為了遏制通脹,他不惜將聯邦基金利率拉升到20%!這種“休克療法”雖然最終控制住了通脹,但也讓美國經濟陷入了深度衰退,失業率飆升,企業盈利斷崖式下跌。這段歷史證明,對付通脹,有時需要壯士斷腕的決心,但代價也是巨大的,需要全社會共同承擔。
1987:“黑色星期一”:程序化交易的幽靈
1987年的“黑色星期一”,至今仍是華爾街的噩夢。自動化程序化交易(portfolio insurance)就像脫缰的野馬,引發了史無前例的技術性拋售。利率上升、貿易赤字、美元波動,這些因素交織在一起,形成了一場完美的風暴。美聯儲的快速反應,及時注入流動性,才勉強穩住了局勢。這場危機暴露了程序化交易的風險,也提醒我們,技術在金融市場中是一把雙刃劍。
1990:海灣戰爭陰影下的衰退
第一次海灣戰爭爆發,油價應聲暴漲,本就脆弱的美國經濟雪上加霜。商業地產危機和銀行信貸緊縮,更是加劇了經濟的衰退。然而,戰爭的爆發,也帶來了市場預期的轉變——快速勝利的預期刺激了市場情緒。這或許是戰爭對經濟的另一種諷刺吧。
2000-2002:互聯網泡沫的幻滅
2000年,納斯達克的崩盤,宣告了互聯網泡沫的破滅。那些曾經被吹上天的網絡科技股,一夜之間被打回原形。911恐怖襲擊更是加劇了市場的不確定性。企業盈利下滑,信心危機蔓延。這段歷史告訴我們,任何脫離基本面的炒作,最終都難逃崩盤的命運。
2007-2009:次貸危機引爆全球金融海嘯
2008年的金融海嘯,簡直就是一場災難。房地產泡沫破裂,次貸危機蔓延,雷曼兄弟的倒閉更是引爆了全球信貸危機。銀行瀕臨破產,美聯儲被迫出手救市。這場危機暴露了金融監管的缺失,也讓我們意識到,過度的金融創新可能會帶來毀滅性的後果。
2018:特朗普的貿易戰與美聯儲的掙扎
特朗普上任後,中美貿易戰不斷升級,美聯儲則堅持加息,白宮與美聯儲之間的矛盾日益激化。這場熊市,是貿易戰和貨幣政策雙重作用的結果,也是對特朗普經濟政策的一次嚴峻考驗。
2020:疫情下的速跌速漲
2020年,新冠疫情席捲全球,全球經濟按下暫停鍵。供應鏈中斷,企業停擺,恐慌性拋售潮席捲而來。美聯儲的無限量QE和財政救助法案,才勉強穩住了市場。這場熊市,是史上最快的熊市,也是對全球經濟韌性的一次大考。
2022:高通脹與激進加息的雙重夾擊
2022年,高通脹捲土重來,美聯儲被迫大幅加息。科技股估值大幅壓縮,債券收益率飆升。這場熊市,是高通脹和激進加息共同作用的結果,也是對美聯儲貨幣政策的一次挑戰。
從歷史中汲取教訓:如何在熊市中生存並尋找機會
應對策略:一份不容錯過的生存指南
熊市漫漫,如履薄冰。如何在市場的血雨腥風中生存下來,甚至抓住難得的機會?以下幾點,或許能給你一些啟示:
- 遠離槓桿: 在下跌的市場中,槓桿就是一把雙刃劍,可以放大收益,也能加速死亡。永遠不要在左側下跌中使用槓桿,除非你真的想體驗爆倉的滋味。
- 控制倉位: 做好最壞的打算,即使市場再跌40%,也要確保你的資金不會被完全吞噬。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
- 分批買入: 不要試圖抄底,更不要一次性梭哈。分批買入,可以攤平成本,降低風險。
- 只買指數基金: 個股的風險太高,在熊市中更容易泥沙俱下。指數基金是更好的選擇,可以分散風險,跟隨市場整體走勢。
- 保留現金: 手中有糧,心中不慌。保留足夠的現金,以便在市場反轉時加倉。
- 耐心等待: 熊市需要時間,不要急於求成。等待轉勢的“事件”和技術形態的出現。
關鍵轉折點:捕捉市場反轉的信號
熊市見底,往往需要一些關鍵的“事件”或“信號”來觸發。這些信號可能來自政治、經濟或技術層面。
- 貿易戰緩和: 特朗普是否會推遲執行額外關稅?歐盟是否會跟隨英國和東南亞的妥協?中美關稅是否會進一步升級或緩和?這些都是值得關注的信號。
- 巴菲特的動向: 巴菲特被譽為“股神”,他的投資動向往往被視為市場的風向標。關注5月3日的奧馬哈股東大會,或許能從中找到一些蛛絲馬跡。
- 美聯儲的態度轉變: 美聯儲是市場的最後一道防線。如果市場繼續惡化,美聯儲可能會被迫出手救市。關注美聯儲的言論和政策動向,或許能捕捉到市場反轉的信號。
當然,這些“事件”或“信號”並非萬能靈藥,市場的走勢往往是複雜多變的。我們需要保持警惕,理性分析,才能在熊市中生存下來,並尋找到真正的機會。
結語:活下去,才有機會!
在資本市場的寒冬中,生存是第一要務。美國的科技、軍事、美元霸權,並非一朝一夕可以被撼動。即使特朗普再折騰四年,也無法完全摧毀這些根基。大熊市往往孕育著大機會,但前提是,你必須活下來,才能看到機會的曙光。耐心等待,等待那個屬於你的全力一擊的時刻!
Post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