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O募资:冰火两重天
IPO 募资:冰火两重天?
近期新股发行市场颇有些让人摸不着头脑。一面是热热闹闹的新股上市,锣鼓喧天,鞭炮齐鸣;另一面却是投资者对新股的热情似乎打了折扣。
募资额的数字游戏
今年以来,截止到3月11日,已经有18家公司完成了首次公开募股,总共募集了117.19亿元。乍一看,数字不算小,但仔细分析,单家公司平均募集资金只有6.51亿元。这数字放在以前,可能也就是个中等规模IPO。
看看那些募资额“领头羊”,例如兴福电子募集了11.68亿元,汉朔也募集了11.62亿元。但更多的是四、五个亿,甚至更少的募资规模。这背后反映了什么?是企业本身规模不大?还是市场对新股的定价趋于理性?
发行价:高处不胜寒
平均首发价格为21.92元,看起来挺稳当。但是,矽电股份的52.28元发行价显得格外扎眼。高发行价,意味着更高的估值,也意味着更大的风险。投资者愿意为“高价”买单吗?从矽电股份上市后的表现来看,恐怕要打个问号。高发行价的新股,一旦上市后表现不佳,很容易引发投资者的负面情绪,甚至影响整个新股市场的信心。
地域分布:有人欢喜有人愁
广东、浙江、湖北,这几个地方的公司今年在新股发行上表现突出。这说明了什么?是这些地区的经济活力更强?还是这些地区的政策环境更适合企业上市?背后的原因值得深思。而那些在新股发行上表现平平的地区,是否应该反思一下,如何改善营商环境,吸引更多优质企业上市?
冰冷的数据,火热的期望
新股发行,对于企业来说,是融资发展的好机会。但对于投资者来说,却是一场博弈。有人希望通过新股上市一夜暴富,也有人希望通过投资优质企业分享成长红利。但现实往往是残酷的。新股上市后破发、业绩变脸的案例屡见不鲜。
想起2010年农业银行上市,当时号称全球最大IPO,但上市后股价表现平平,甚至一度跌破发行价,让不少投资者失望而归。这说明,再大的公司,再热门的概念,最终还是要回归到业绩本身。
投资者在追逐新股的热潮时,更应该保持清醒的头脑,认真研究公司的基本面,理性评估风险,不要盲目跟风。毕竟,股市不是赌场,投资需谨慎。
Post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