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投资风向:迷雾重重,理性至上

量子、具身与楼市:2025投资风向的迷雾与现实

蔡恩泽先生在《金融投资报》的文章中,对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蕴含的投资机会进行了梳理,这无疑为投资者提供了一个参考方向。然而,在看似美好的前景下,一些领域是否真的值得押注?我个人持保留意见,甚至有些悲观。

“新质生产力”:空中楼阁还是未来引擎?

文章中重点提及的“新质生产力”,例如商业航天、低空经济、量子科技等,确实让人热血沸腾。先说说商业航天,500多家企业,听起来声势浩大。但细究一下,有多少企业真正掌握核心技术?又有多少只是在产业链下游打转?火箭发射服务市场规模的预测固然诱人,但别忘了,航天领域是个高投入、长周期的产业。烧钱是常态,成功是偶然。有多少企业能熬到“2032年超过500亿美元”的那一天?这更像是风险投资人的游戏,而非普通投资者的菜。

再说低空经济,无人机送货确实是个不错的设想。但安全监管呢?空域管理呢?电池续航呢?这些问题不解决,低空经济就永远停留在PPT和新闻报道里。中国民航局预测的“2035年突破3.5万亿元”市场规模,我更愿意把它看作是一种美好的愿景,而非必然实现的现实。与其把宝押在这些“新兴产业”上,不如先看看相关的法律法规能不能跟上,技术瓶颈能不能突破。

房地产:最后的狂欢?

政府工作报告中对房地产市场的表述,让人觉得似乎还有一线生机。加力实施城中村和危旧房改造,推进收购存量商品房,继续做好保交房工作… 每一个词都透露着“救市”的味道。但是,救得了吗?

中国房地产的问题,根本不在于房子不够,而在于房价太高,收入太低。靠城中村改造和收购存量房,真的能解决老百姓的住房问题吗?恐怕只是把一部分开发商的风险转移到政府身上,让地方财政雪上加霜。

更让我担心的是,“将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纳入住房保障体系”。这听起来很美好,但实际上,有多少农民愿意背井离乡,放弃土地,去城市里当一个房奴?这种“城镇化”的思路,是不是有点本末倒置了?乡村振兴,不是要把农民赶进城,而是要让他们在自己的土地上过上好日子。

消费升级:一场精致的骗局?

文章中提到“AI+消费”领域存在投资机会,这我勉强同意。但“消费升级”这个词,我实在是不敢苟同。现在的“消费升级”,更多的是一种营销的噱头,一种精致的骗局。

商家们鼓吹“高品质、智能化、绿色化”,实际上呢?很多所谓的“高品质”商品,只是换了个包装,涨了十倍的价格。“智能化”产品,用几次就落灰,成了摆设。“绿色化”消费,更是充满了伪环保主义的色彩。

老百姓的收入并没有明显增长,却被商家们忽悠着去购买那些华而不实的商品,这难道不是一种变相的剥削吗?真正的消费升级,应该是让老百姓用更合理的价格,购买到真正需要的东西,而不是让他们为了满足虚荣心,去透支未来的收入。

结论?不存在的

我并不想给出一个明确的“投资建议”。因为投资本身就是一件风险极高的事情,任何建议都可能带有误导性。我只是想提醒各位投资者,在面对各种“投资风口”的时候,保持一份清醒,多一份思考,少一份盲从。不要被那些华丽的辞藻和美好的愿景所迷惑,要看到背后的风险和陷阱。毕竟,钱是自己的,投资需谨慎。

Post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