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农业:理想丰满,现实骨感
有机农业:理想与现实的交织
每年两会,总有一些声音围绕着农业,今年也不例外。山东银香伟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王银香代表提出的关于促进有机农业发展的建议,再次将这个话题推到聚光灯下。她的建议,并非空穴来风,而是直指当前中国农业发展面临的困境:粗放式发展导致土壤生态破坏,农业资源综合利用率低,以及生态有机农业占比过低。这些问题,都像一个个沉重的枷锁,束缚着优质高效农业的发展。
有机农业的价值:理想很丰满
王银香代表指出,有机农业对于现代高效农业的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这番话听起来确实令人振奋。毕竟,有机农业不仅能够有效保护和恢复农业生态系统,还能提升食品安全水平,让老百姓吃得更好、更安全。更重要的是,有机农业的发展还能提升农业产业的附加值,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活力。这简直就是一幅美好的田园牧歌式画卷。
作为一个对食品安全问题深恶痛绝的消费者,我当然希望餐桌上的食物都是纯天然、无污染的有机产品。想象一下,在阳光明媚的田野里,农民伯伯辛勤劳作,不使用任何农药和化肥,种出来的蔬菜瓜果散发着自然的清香。这样的场景,想想都觉得美好。
现实的骨感:问题重重
然而,现实往往是残酷的。王银香代表也坦言,当前有机农业发展面临着诸多难点。其中,最让人深恶痛绝的莫过于市场上屡禁不止的“假有机”、“贴标有机”现象。这些假冒伪劣产品,不仅损害了消费者的权益,也严重降低了消费者对有机产品的信任度。
我曾经兴致勃勃地在超市里购买了一款标有“有机”字样的蔬菜,结果回家仔细一看,发现包装上并没有任何有机认证标识。后来在网上查了一下,才知道很多所谓的“有机”产品,其实都是挂羊头卖狗肉。这种欺骗行为,简直是对消费者智商的侮辱。
更令人担忧的是,我国有机产品在市场端的占比依然较低,而且越来越趋向于定制化、会员化,难以形成规模效益。这意味着,普通消费者很难享受到真正优质的有机产品。再加上有机产业本身就具有投入较大、发展周期长的特点,经济效益上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因此往往不被重视。
政策扶持:力度还需加强
为了更好地引领有机产业发展,王银香代表建议构建精准完善的政策扶持体系,对发展有机产业的经营主体给予经济支持,并加大对农牧结合、有机循环模式企业的支持力度,夯实有机产业发展基础。同时,要改革认证体系,加强政府主管部门对认证机构的监管,避免企业和认证机构的直接交易,增加有机认证的公信力。
这些建议,无疑是切中时弊的。政府的扶持,对于有机农业的发展至关重要。但是,仅仅依靠经济上的支持还不够,更重要的是要建立完善的监管体系,严厉打击假冒伪劣行为,确保有机产品的质量。
市场推广:任重道远
王银香代表还强调了市场推广的重要性。她建议可以多管齐下,例如对学校、医院等企事业单位食堂,可以明确有机产品要达到一定比例。对于农业发展的考核,既要有产量要求,也要有质量要求,以提升地方政府对于发展有机农业的积极性。
市场推广,的确是推广有机产品的重要手段。但是,在推广的同时,更要注重提升消费者的认知水平,让他们了解有机产品的价值,从而主动选择有机产品。如果消费者对有机产品一无所知,或者认为有机产品只是一个噱头,那么再多的推广也是徒劳。
总而言之,有机农业的发展,既需要政府的扶持,也需要企业的努力,更需要消费者的支持。只有三方共同努力,才能让有机农业真正发展壮大,让更多的人享受到安全、健康的食品。
Post Comment